近年來,國家高度重視幸福河湖建設,提出到2030年以各地“母親河”為重點建成一批幸福河湖。物通博聯水利水文網關通過數據高效采集、智能傳輸、多中心共享與可視化管控等豐富能力,構建了覆蓋“監測-預警-調度-決策”全鏈條的幸福河湖信息化管理體系,為河湖生態保護、防洪減災、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數字化支撐。
一、全要素數據采集,實現河湖狀態實時感知
物通博聯水利水文網關支持多類型傳感器接入,可實時采集水位、流量、流速、降雨量、水質(電導率、含沙量)、氣象(溫濕度、氣壓)等關鍵數據,同時通過視頻攝像頭捕捉現場圖像,形成“水情+雨情+工情+水質”四維監測網絡。例如,在水庫管理中,網關可同步監測水位、降雨量及大壩安全數據,為防洪調度提供精準依據;在灌區場景中,通過土壤墑情傳感器與氣象站聯動,實現灌溉用水的科學調配。
二、智能傳輸與協議適配,保障數據穩定互通
網關采用5G/4G/WIFI/以太網等多通信方式,支持SL651、MQTT等水利行業協議,確保數據在不同平臺間的無縫對接。可選“太陽能或蓄電池”供電模式,解決了偏遠地區監測站的持續供電難題,降低運維成本。例如,在河湖上游、高山水源等偏遠地區,網關通過低功耗設計實現長期穩定運行,將現場數據實時傳輸至水利管理平臺,消除信息孤島。
三、多中心數據共享,構建協同監管體系
網關支持數據多中心轉發功能,可將采集數據同步上傳至水利局、環保部門、應急管理等平臺,實現“一數多用”。以中小河流為例,通過網關接入的雨量、水位數據,不僅用于防洪預警,還共享至生態環境部門用于水質分析,助力城市內澇治理與生態修復協同推進。此外,數據通過電子地圖可視化展示,監管部門可快速定位異常站點,提升應急響應效率。
四、智能預警與決策支持,提升防災減災能力
基于實時數據與告警規則,網關可自動觸發預警機制。當水位超過閾值或水質惡化時,系統通過短信、微信、郵件等多渠道推送警報,并聯動泵站、閘門等設備進行遠程控制。例如,在入河排水口監管系統中,網關結合“5G+智慧排水”系統,對排口水質超標事件實時報警,輔助管理部門快速溯源整治,推動河道水質安全健康。
五、可視化管控平臺,賦能精細化治理
通過云平臺或本地上位機,監管人員可實時查看監測數據、設備狀態及歷史趨勢,生成曲線圖、報表等分析工具,輔助制定調度方案。例如,在水電站的智慧運營管理系統中,管理人員結合GIS地圖展示監測站點分布,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模擬水流變化,為生態流量保障、涉河項目監管提供科學依據,實現“人水和諧”的治理目標。
免責聲明:本網站部分文章、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,僅用于學術分享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,請聯系我們,我們將做刪除處理!